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西山区巡津新村社区:以“街巷理事会”模式激活老旧小区治理新动能
来源: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2025-10-22
字体:【

西山区巡津新村社区党委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街巷理事会”机制引入多元社会力量,活化街区历史文化,发动居民积极参与街区发展治理,成功推动“老破小”华丽变身“网红打卡街区”。

以文凝心

从“社区包揽”变“齐抓共治”

社区党委强化党建引领,锚定“民在街巷聚、难在街巷解、情在街巷融”的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创新构建“街巷理事会”协商共治机制,打造“津声有你·巷事津理”品牌。“街巷理事会”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联动社区居民、各类经营主体、社会组织、辖区学校等,通过意见征询、定期共商共议、资源链接等,共同深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院坝公共空间管理等决策与监督。截至目前,开展居民协商议事79次,实施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解决居民反映的停车困难、管道堵塞等问题371个,惠及居民1100户,有效搭建起社区、商户与居民间的沟通桥梁。

以文育人

从“街坊邻里”变“治理骨干”

街巷理事会推动“居民点单、骨干领办、多元参与”,广泛征集居民群众活动创意与实施建议,发动热心居民代表担任社区营造顾问,对12个老旧院坝开展“一院一主题”文化营造,如市委宿舍聚焦红色记忆、铁路宿舍展现滇越铁路文化等,将老小区变为社区文化微展馆。通过“居民出题、众人共绘、活动赋能”,居民、商户围绕“巡津四季”自主策划季度活动,实现居民了从“被动参与活动”到“主动策划治理”的实质性跃升。如社区联动“舟亦行”古风IP、画廊策展人、咖啡店主理人、街头艺术者和居民、游客等群体共同开展巡津街巷“盲盒艺术节”,吸引居民担任“街巷代言人”,发起“巡津慢生活”话题挑战赛……通过活动成功凝聚年轻客群,带动社区曝光量超百万次,不断丰富“巡找津彩”文化品牌内涵,街区人气、商气、文气大幅提升。

以文聚力

从“闲置资产”变“发展动能”

“街巷理事会”广泛链接社会组织力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带领居民群众对辖区历史建筑开展系统普查,锁定常乐寺塔、裴氏楼等6个重点文保单位,汇编《巡津新村社区及周边文物详解》,广泛筹集修缮资金,争取技术支持,完成抢救性修复。从居民需求出发,融合网络宣传、网红文化,植入微型展陈、咖啡轻食和文化沙龙等新型业态,吸引40余家咖啡、餐饮、文创品牌入驻,直接带动就业40余人,直接经济效益预计达千万元。探索建设社区基金,挖掘社区空置房屋、特色院坝、古建筑等闲置空间637平方米,进行出租、运营,发动辖区爱心商户将部分营收捐赠反哺社区基金,用于社区适老化改造、困境群体帮扶等领域,实现街区可持续的发展治理。

以文促治

从“社区要干”变“居民想干”

深化“民生小实事”品牌,“街巷理事会”精准捕捉居民对“一老一小”服务、环境微更新、便民设施提升等56项关键诉求,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民生微项目,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社区共享菜园等,同步孵化自治组织,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文化导览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工走访549户居民,编撰《巡津人物故事》口述史,将社区故事转化为20幅墙绘艺术,绘制《社区Citywalk导览地图》串联历史地标,吸引游客打卡。居民志愿者自主认领“微服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老人45人次,举办“便民市集”惠民服务37次,开展义卖、义剪等服务,惠及居民群众1300人次,使便民助老、扶困助残等12类志愿服务常态化扎根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