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寻甸县:“派驻村长”架桥梁 人民建议汇民心
来源:寻甸县委社会工作部
2025-09-15
字体:【

今年5月,寻甸县仁德街道锚定“以民意促治理、以建议惠民生”目标,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主线,选派104名干部职工下沉至辖区114个自然村担任“派驻村长”,他们既是“建议收集员”“民情联络员”,也是推动建议转化落地的“实干员”,用征集人民建议畅通服务群众、优化治理的全过程。

织密建议征集网络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派驻村长”是畅通民意、集聚民智、破解难题的关键纽带。他们将田间地头、村民院落、村级活动室作为建议征集的“主阵地”,摒弃“坐等群众上门提建议”的被动模式,主动带着“问题清单”走村入户,通过“拉家常”“院坝会”“田间恳谈”等接地气的方式,聚焦群众关心的政策落实、产业发展、民生设施、矛盾调解等热点问题,系统性收集意见建议。今年以来,仁德街道“派驻村长”共走访群众8300余户,收集民生类、治理类意见建议400余条。

聚焦民生建议办理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人民建议就是“最直接的任务清单”,仁德街道始终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致力让群众的呼声变成生活里的笑声。在自来水厂,“派驻村长”积极对接协调,收到道院社区大法古村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水压不足建议提升改造等建议,通过推动社区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利用村集体资金,实施2.2公里管网改造,加装增压设备,两个月内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派驻村长”在东发社区得知观音塘村民发现九旬老人居住危房后,多次到访老人住处劝说其搬离,经耐心劝说,成功劝离老人并清理垃圾2吨。中渊泰和居小区居民建议增设电动车充电棚,“派驻村长”通过组织居民座谈、现场走访,广泛收集电动车充电棚选址建议,20天内完成充电棚建设并投入使用。“派驻村长”们以群众建议为导向,以“小切口”推动“大提升”,推动人民建议转化为惠民实效200余件。

聚焦矛盾化解建议

以“问计于民”破题

仁德街道坚持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路径,变“被动调处”为“主动破题”。面对大法古村困扰多年的房屋道路权属纠纷,“派驻村长”深入走访涉事村民、老党员、乡贤等,广泛征集关于权属认定、利益平衡、道路畅通等方面的化解建议,共收集到“追溯历史权属”“优先保障公共通行”等具有操作性的建议5条;梳理矛盾焦点、查阅历史资料,召开协商会10余场,以群众提出的“利益共享、道路共畅”方案为基础,推动达成共识,彻底化解积怨,拆除危房、拓宽道路,将建议征集贯穿调解全过程,实现“解决一件事”到“完善一类事”的跨越。通过将人民建议征集融入矛盾调解工作,累计解决矛盾纠纷12件。

聚焦产业发展建议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仁德街道始终将产业发展类人民建议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汇聚,切实把“群众智慧”转化为“发展实效”。广泛收集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改进建议,深入田间地头传授菌菇种植、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推动北观社区林下菌菇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组织开展产业技术指导20余次,实现农业提质增效。针对群众提出的就业增收类建议,推动多部门联合打造零工市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1.2万余条,有效打通灵活就业通道。今年以来,推动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6个项目落地,累计转化产业发展类人民建议10条。

今天,仁德街道的“派驻村长”已从分散的驻村干部,凝聚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治理铁军”,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正是这支队伍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他们不仅填补了治理“空白点”、激活了村级“新动能”,更在实践中构建起一张“常态化”的人民建议征集网络。未来,“派驻村长”队伍将持续以人民建议为“源头活水”,把群众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为寻甸县基层治理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