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组织实施2024年“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三区”计划)中,中央社会工作部共支持云南省选派9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22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赴16个州(市)、23个县(市、区)、47个村(社区)开展各类专业服务,目前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25年“三区”计划也已全面启动。
为加强总结交流经验,“云南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对各地“三区”计划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展播。
2024年以来,磨憨—磨丁合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乡村振兴和边疆治理现代化目标,以“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为抓手,聚焦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服务质效三大主线,通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精准赋能”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推动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边境幸福村建设注入专业动能。
织密三级联动机制,打通协同“脉络网”
层级责任压茬传导,建立“区级统筹—镇级主抓—村级落实”三级责任链条,合作区专岗对接市社工联,全程督导项目推进;乡镇一线统筹资源协调;村级协同业务落地,驻村干部嵌入联络补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闭环。
联席会商精准破题,实行月度联席会议制,动态收集项目堵点。针对社工村寨走访语言障碍,联动村委会调配“双语”干部全程协助;针对跨境婚姻服务难题,协调驻村干部保障场地资源,确保问题“即提即解”、服务“精准滴灌”。
信息互通全程透明,建立“定期上报+动态跟踪”双线机制,市社工联定期提交服务方案、工作简报;区镇村三级联络员实时共享进展,实现任务部署、过程管控、成效反馈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淬炼多维赋能体系,夯实人才“根基石”
靶向培训强本领,分层制定培养方案。2名重点社工全程跟学项目设计执行,26名骨干参与专项实训;联合举办社工人才培训班,组织36名村社干部系统学习需求评估、个案服务等实务技能,锻造“带不走”的本土力量。
一线实践提效能,4名选派社工驻村服务超300天,分领域深耕人才培养、困境儿童服务等“责任田”。指导社工将法律宣教、文化融合嵌入“老挝媳妇中文班”,联动双语志愿者保障教学,助力35名外籍妇女突破语言壁垒,深化民族团结实践。
资源整合聚合力,构建“村级保障+社会参与”支撑体系,协调村委会提供场地设备,动员驻村干部撬动志愿者资源;培育“妇幼村校”等自治组织参与人居环境美化、傣楼改造等“民生小实事”20余场,惠及农户150余户。
深耕特色服务品牌,结出振兴“丰硕果”
示范引领激活治理,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孵化品牌活动为抓手,开展“春城社工基层行”、妇女赋能工坊等20余场活动,覆盖群众2000人次。培育村民自组织主导“墙体彩绘”“庭院美化”等自治项目,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本土能人反哺乡梓,重点培养社工依光传打造“慈善爱心驿站”助销农特产品;依务叫组建妇女舞蹈队传承民族文化;2名本土社工扎根服务,36名村社骨干成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的中坚力量,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边疆样板提质扩面,深化尚冈村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省级试点,提炼跨境婚姻服务、边民互助等可复制经验。推动“慈善爱心驿站”“木兰学堂”等志愿项目辐射周边村寨,为边境幸福村建设提供可持续范式。
下一步,磨憨—磨丁合作区将持续推进“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以更健全的机制联通资源网络、更精准的培育厚植人才沃土、更务实的服务回应民生需求,奋力书写边疆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