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盘龙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动群团、街道、社区及社会力量,围绕青少年成长、民生服务、基层治理三大主线,构建“党建引领、志愿赋能、精准服务”的暑期志愿服务生态,累计开展特色志愿服务80余场,覆盖群众超1万人次,形成“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
一、青春护航,多维服务守护青少年成长
托管服务升级,心理健康融入日常。团区委与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我们的小孩”爱心托管班,在6个服务点创新设置“心理陪伴者”岗位,通过团队破冰游戏、艺术疗愈课程及模拟政协提案活动,为180余名7-11岁青少年提供全天候陪伴。新增编程、机器人等科技课程,同步建立“情绪考勤”机制,动态跟踪儿童心理状态,实现“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灵关怀”三位一体服务。
生态教育实践,青少年守护绿水青山。团区委联合松华坝水库管理局开展“盘小龙在行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80余名青少年参与水源地巡查、清淤保洁等志愿服务,通过知识竞答、防溺水宣传,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与安全责任。青少年活动中心推出“少年急救官”系列课程,结合水质检测、科创实验等,将食品安全知识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培育。
特殊群体关爱,社会融入精准施策。青云街道联合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为残疾儿童提供手工漆扇制作、乐高搭建等非遗与科技融合体验,覆盖80余人次。西林社区依托“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组织残疾朋友开展“春城无处不飞花”系列活动,通过大观公园Citywalk、职业体验研学等,帮助特殊群体感受自然之美与社会关怀。
二、基层治理,志愿协同激活社区活力
多元主体参与,微志愿撬动大治理。茨坝街道创新“社会公益服务令”机制,引导社区矫正人员等参与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反诈宣传,累计服务超500小时,既改善社区环境,又助力特殊群体重塑社会价值。社区层面发起“暑期小事志愿行动”,居民可以通过清扫楼道、清洁公共设施等微服务打卡,获取公益时长,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
专业力量下沉,织密安全防护网。金星社区“安全小红帽”应急志愿服务队排查39个庭院安全隐患,并联动消防、物业整改;开展防汛、消防演练22次,有效降低辖区火情发生率。清泉社区组建“五个一”志愿服务队,引入社会组织开展职业体验、非遗活动16期,参与人数呈递增趋势。
实践育人深化,青年力量扎根基层。开展“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400余名盘龙籍学子报名,筛选出124人赴40余个区级单位实习,参与政策宣传、社区服务等基层工作,累计服务超3000小时。
三、文化浸润,志愿引领文明新风尚
推动书香盘龙建设,亲子阅读促家风。传承“阅见未来·书香盘龙”活动,通过阅读日记分享、云端名家对话等板块,分学段推荐书目,联动新华书店开展沉浸式阅读体验,覆盖家庭2000余户。同步开展“书香传承家风”主题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推动非遗进社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剪纸、面塑DIY等非遗体验活动,将反诈、安全知识融入实践,提升儿童文化自信。拓东街道“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发“院落微党课”,在廉政文化长廊义务讲解29场,受众超500人次。
推动心理服务进基层,守护居民心灵健康。东华街道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站,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为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专题心理讲座,各社区通过一对一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为居民提供情绪疏导服务,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盘龙区暑期志愿服务以“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为导向,聚焦青少年成长、老年关怀等民生关注点,着力创新基层治理路径,实现“实践育人、服务惠民、共治共享”的多重成效,让志愿精神在盘龙大地持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