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洛羊街道陆港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23年10月,辖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下辖王家营火车站昆明铁路局家属区、开远水泥厂生活区、二车队生活区等3个老旧居民小区,管理常住人口700余户,2000余人。辖区居民以老年群体、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基于独居、孤寡、高龄老人、困境妇女儿童、残障人士、社会救助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陆港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度重视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形成“支持——参与——赋能”三个维度的完整帮扶链条,通过一系列举措筑牢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包围圈”。
增强支持网络壮大多维帮扶“朋友圈”
社区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入户排查工作原则,精准识别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一户一档”家庭帮扶档案,从“被动申请”转向“主动发现”,整合辖区多方资源,增强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月走访、季义诊、常慰问”的常态化关爱帮扶机制。
一是社区结对帮扶,提供个性化生活照料。今年以来,社区针对在册的13个特殊困难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由社区工作人员实行“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分级分类、靶向施策,根据各家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清单量身定制专属帮扶方案,每月上门为残障人士、社会救助对象、困难老人和儿童提供护理照料、心理关怀、亲情陪伴、亲子连线、学业辅导、困难帮扶、卫生清扫等个性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帮扶70余人次。
二是群团组织联动,开展节日慰问显关怀。社区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各大节日为辖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慰问金,发放慰问物品及生活物资151份,惠及低保户、困境老人儿童、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143人次,为特殊困境群体纾难解困,使其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三是社会力量凝聚,营造良好帮扶氛围。社区每季度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等资源,邀请专业医师团队在各居民小区为居民群众、老年及特殊群体开展“爱心义诊送健康”活动累计9场次,惠及820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体健康保驾护航,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步凝聚社会力量,链接社会爱心人士为辖区困境特殊群体捐赠衣物400余件,有效营造友好、互助、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激发参与热情谱好共融共享“和旋律”
针对辖区居民生活内容单一、老年群体及特殊困境群体较集中的实际情况,社区增强活动引领,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让特殊困境群体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一是搭建桥梁促融合。社区依托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平台,结合各类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并开展手工制作、读书分享、非遗体验、书法创作、知识竞答、亲子互动、老年友谊赛等内容丰富的多元文化活动共23场,特别邀请特殊困境群体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为辖区居民搭建融合共享的平台,累计参与居民1300余人次。
二是多维交互助包容。暑期公益课堂上,困境儿童们通过优秀原创作品赢得同伴们的掌声与夸赞。文化活动中,特殊困难群体在鼓励声中积极参与发言、分享家庭故事、互帮互助,与普通居民达成相互包容与理解。社区在彰显治理温度的同时,也注重从单一的“单向输送”向“多维交互”发展,切实提升特困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融入感,实现从“被接纳”向“主动参与”的正向转变,为构建和谐互助、共融共享的社区环境作出了积极示范。
唤醒内生动力点燃赋能发展“强引擎”
围绕技能培训、普法宣讲、参与基层治理等三方面,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和能力,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
一是培训增能强动力。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创业就业、生活技能培训活动共2场,为30余位生活困难、有就业需求的居民送去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实用技能。常态化推送企业招聘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从源头改善特困群体的生活质量。
二是法律赋能护权益。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存在的法律知识不足、维权意识较低、与数字生活脱节等问题,社区联合法律顾问共开展各类法律普及、智能手机使用、健康生活理念等宣传讲座共17场,受益人数达1300余人次,切实提高弱势群体的学法用法意识,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
三是共治共建促发展。为进一步调动居民通过参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老年群体“人熟”“地熟”“心热”的独特优势与价值,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退休不“褪色”。社区结合“陆港三色银龄计划”文化品牌,挖掘整合辖区退休党员干部、热心妇女、独居老人、文艺骨干等群体充分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各项事务中,帮助“夕阳红”走上“新岗位”,在协商议事、环境治理、纠纷调解、帮困助难等方方面面发挥余热,实现由旁观者向参与者、建设者的角色转变,以内生动力驱动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双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