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了全省首家区级社会治理基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基金活动,推动基层治理更有精度,服务群众更有温度。截至目前,西山区已设立1个区级、4个街道级、25个社区级基金,累计筹集款物140余万元,开展项目20余个,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次。
高位统筹“建”推动基金建之有方、管之有序
自成立西山社会治理基金以来,通过出台管理文件,严格使用流程,完善信息公开,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和宣传激励,推进社区基金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政策指引。制定《西山区推动社区基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社区基金是依托慈善组织设立、用于支持辖区社会治理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专项基金,指导4个街道、25个社区成立治理基金,并对基金设立流程、资金来源、管理使用、财务公开等进行操作指引,推动健康发展。二是严密治理架构。建立“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基金治理架构,区级基金负责建立社会治理“资金池”,强化规划统筹和项目评估,对成效明显、居民评价高的项目进行配比支持,强化激励保障;街道级、社区级基金充分发挥资金支持作用,对发现的各类需求,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进行项目设计和组织实施,服务社区居民。三是强化信息公开。监督社区基金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等有关规定,及时通过居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途径对外公开管委会成员、决策过程、资金募捐方案、收支情况等,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和项目运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多元渠道“筹”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构建多元化的社区基金筹集渠道,引导驻区企业筹一点、爱心人士捐一点、慈善信托募一点,以“众筹”解“众愁”,让社区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有钱办。一是项目化众筹。围绕辖区特殊群体的需求以及辖区居民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项目设计,吸引和动员广大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比如,实施“温暖家计划—适老化家电改造”项目,发动爱心家电行业捐赠资金32万元,针对60周岁以上残障、经济困难和75岁以上高龄空巢独居老人提供适老化家电改造服务,按需配置热水器、微波炉、空气循环电扇等26种常用家电,为140户困难老人点亮了微心愿。二是定点式募捐。在已经成立基金的1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公共空间等地设置捐款箱和捐款二维码,倡导居民“随手捐”“一起捐”,在方便群众日常募捐的同时,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可慈善的捐赠氛围,引导更多有爱心、有意愿且有经济能力的居民支持社区建设与发展治理。三是活动化筹集。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活动进行资源动员,引导爱心企业和街道、社区进行资源对接、项目对接。比如,西山区举办2024年社区基金主题活动,打造“治理基金聚合力·点亮社区微心愿”社区基金品牌项目,倡导和宣传公益慈善理念,动员8家驻区企业现场捐赠资金26万元。四是商业化造血。引导社区盘清自有资源,将闲置的场地、房屋等空间资源有偿租借给第三方企业或组织,开展公益集市、慈善超市、社区食堂等便民服务项目,方便居民就近就便享受普惠性公共服务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比如,春苑社区通过“以场地换服务”,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幸福食堂”,为辖区1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低偿午餐、家政、理疗等服务,并将每月盈利10%—15%的利润捐赠至社区基金。
聚焦需求“用”推动基金使用精准有效
通过广泛开展上门问需等活动,收集居民群众需求信息,发挥社区基金的资源供给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流向社区治理领域,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开展社区关爱帮扶活动。聚焦辖区内的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和帮扶服务,改善困难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共享发展成果。比如,西丽园社区设计实施“最美社区·关爱高龄老人”项目,由志愿者上门入户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探访慰问,主动发现90岁以上老人6人,报备社区基金管委会后,发放慰问金1200元、购买血糖仪1台,体现社区关怀。二是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庭院”“最美街巷”建设等为抓手,发挥社区基金“种子资金”的作用,撬动各类资金支持社区硬件设施改善、文化建设、公共事业,不断激发社区内生动力,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健康发展。比如,团结街道利用治理基金筹集的3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撬动各级财政资金170余万元,对团结集镇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卫生、道路交通、门店招牌等进行提升改造,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辐射16个社区3万余人,有效提升辖区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三是助力社区公益服务。通过资助公益项目方式,支持社会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社区驻点开展服务,及时回应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比如,永兴路社区引入第三方公司将一处闲置用房改建为慈善爱心驿站,向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生鲜、米油等生活用品的同时,将销售额的2%反哺社区基金,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永兴帮帮团”开展理论宣讲、环境清洁等组团式服务活动600余场,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