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提升发展环境,实现了社工人才增量、存量、质量、留量的“四量齐升”,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拓宽渠道精准引才
实现社工人才增量突破
精准把握“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重点在引进”这一阶段特点,拓宽渠道、精准引才,持续放大社工人才增量。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开通社工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与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聚焦社会工作的“急需紧缺”领域,实施订单式培养,2023年,共吸纳78名应届社工专业毕业生参与实训与就业,为社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社区择优选聘,提升社区工作者中专业社工比例,目前已有470余人,部分社区专业社工比例突破78%,有力推动了社区治理服务精细化与专业化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依托基地储备,活用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资源,联合各高校开展社会工作主题培训、就业动员会等活动,并在40余个社工站及机构设置实习岗位,通过实习锻炼,有效丰富了西山社工人才储备库,为社工队伍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统培育能力提升
激活社工人才存量潜能
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大多数要靠本地培养”这一基本规律,紧紧围绕人才成长周期,从系统培育和能力提升入手,多渠道加强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一是教育培训提质强基,创新实施“西山增能团”,每个月至少开展2次“线上+线下”实务学习、社工讲堂等专题培训,连续10年开设社工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显著提升了参考人员的持证率与考试通过率。 二是专家智库赋能升服,依托“向荣专家工作室”,吸纳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44名专家学者,组建综合性专家智库,聚焦社工“成长成才”,开展社会工作课题研究、专业培训与决策咨询,为西山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是督导支持精管提效,组建由行业领军人才、实务专家构成的督导库,包含督导21人、见习督导10人,通过精准指导帮助,有效增强了社工队伍的专业能力与实战水平。
创新机制激励保障
激发社工人才留量活力
始终把握“联系服务社会工作人才”这一逻辑,持续创新社会工作人才政治引领、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激励和释放社会工作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工作做到社会工作人才心坎上。 一是政治引领明方向,注重将优秀社工人才纳入党员队伍,多年来共发展社工党员50余名,其中1名优秀社工担任政协委员、1名社工人才被评为昆明市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他们在行业领域的引领作用。 二是制度保障固根基,出台西山区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等机制文件,明确社区配备与使用社工人才比例不低于30%,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选聘、培养、管理、考核、退出”的闭环工作机制和“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加大社区工作者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力度,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精准配置高效利用
发挥社工人才质量优势
牢牢把握“人才以用为本”这一核心要求,精准对接社区治理需求,充分发挥社工人才专业优势。 一是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坚持制度赋能,印发《西山区关于支持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全面梳理社区闲置空间资源51处、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为社区服务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同步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令,推动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 二是创新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着力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培育孵化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30余家,完成社会组织备案824个,永兴路社区“永兴帮帮团”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团队成为西山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帮手,并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盛高大城社区入选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项目。 三是完善“五社联动”协同模式。立项实施“五社联动”项目43个,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五大要素的力量,形成了具有西山特色的“需求共应、问题联治”社区治理服务“实践模式”,涌现了“五社联动·阳光议事会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四共良方化解广场治理难题”“居民总动员·荒废绿地变禾睦花园”等一系列特色亮点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