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西山区:聚焦“领、建、融、治”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2025-04-14
字体:【

西山区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问题导向,紧扣“领、建、融、治”精准施策,推动社会工作稳步开篇、向新而行、向实发力,获评2024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成为云南唯一上榜县区。

以“领”为核心

突破统而难调、贯而未通之困

聚焦“抓纲带目、系统重塑”,着力改变社会工作“老工作新部门”、权小责重、统筹调动难、引领力弱的现状。 区委高位统筹。建立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专抓、班子成员协抓的社会工作领导机制,召开区委常委会和专题会议13次研究社会工作重难点任务。 高效组建部门。选优配强班子,拨付46万元“开门费”,保障部门迅速组建和高效运转。以群团改革联盟为契机,成立“领治联建”党总支,发挥社会工作部“领”的作用,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融、治理共担、活动共办、品牌共创、成果共享”。 健全完善机制。横向上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7项协调机制,区级安排2项2.5分的指标任务,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同考核、同推进。纵向上构建“区级抓统筹、街道负主责、社区重协同、网格作底盘”的四级工作格局。

以“建”为基础

攻克墙高基浅、权责不清之难

秉持“权责明晰、精耕细作”,全力破解基层触角末梢不健全、重形不重效等难题。 “精细治区”提效能。“拆大化小”超大型社区,5名县处级领导带队包保39个社区,新增服务阵地4324㎡,统筹“两房”装修费110万元。涉及跨县区调整拆分且全市任务最重的前卫街道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领导包保,与滇池度假区开展专题研究4次,划转“两房”711㎡,确保新社区有钱建、有房用、有人管。 “轻车减负”添动力。全面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牌子乱象”等,摘除标牌1945个,精简考核指标947项,让社区重聚精力“造血自转”、服务群众。 “壮马赋能”激活力。区委始终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双社”人才库,储备社区后备力量259名、社工人才4568名,在职持证社工人数1111名居全省区县级首位;建立“三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增补待遇资金357万元。

以“融”为关键

扭转内外脱节、合而不力之境

着眼“协同创新、多元共治”,着力打破社会组织“缺血断供”、志愿服务“小打小闹”等现状 。以“社工+志愿”提质。持续推进“政校社”合作,通过跨领域协作,培育志愿服务项目27个,打造的“心声美一天”获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盛高大城社区入选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 以“党建赋能”强链。围绕八大产业链,开展“千名干部助企入链”服务行动,以党组织“穿针引线”,251名党员干部下沉服务206家企业、45个项目,解决问题187个,有效打通经济社会融合堵点,促进营商环境提质增优。 开展“邻聚力·零距离”行动。开展“家门口的乐活学院”等活动2000余次,撬动资金1685.5万元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58个。盘活立夏路、前卫、庾园3个社区空间3700㎡,作为“青创空间”试点,推动治理和青年创业就业融合发展。永兴路社区多元融合推进社区治理相关经验被中社部宣传推广。

以“治”为保障

消除孤掌难鸣、效能失衡之弊

紧扣“民心所向、串点成面”,有效化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见子打子”“点强面弱”的问题。 发挥“网格”作用。深入推进“2+3(1)+N”实体化运行,抓好矛盾纠纷“前端”苗头性预防,摸排“六类”矛盾纠纷13975件,化解11963件,有效避免矛盾碰头叠加、蔓延升级。 突出“新兴”力量。打造149个“党群服务阵地+爱心企业商家”服务矩阵,让新就业群体“处处有家”,提供个性化服务清单100余项。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747名,覆盖“两新”组织数1601个,650余名新就业“小哥”变身基层治理“流动岗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400余个。 释放“善治”效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完成272个老旧小区改造,64个翻牌社区实现集体经营收入9257万元。观音山社区以“集体投入+群众自投”的模式带领群众走“生态路”,形成的《农文旅融合生态兴村滇池西岸幸福花开》案例,入选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