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依托少数民族聚居地域特点,用好“小村约”激活乡村治理、办好“小实事”筑牢民生基础、开展“小协商”凝聚发展合力、践行“小善举”培育文明风尚,构建起少数民族地区善治格局。
“小村约”激活“大治理”。将村规民约作为基层治理的“软法”,因地制宜修订执行,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乌蒙乡乌蒙村修订了结合民族特色村规民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云龙乡金乌村实施“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超市”等制度,动员300余人次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残垣断壁50余处,新建2个停车场,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则黑乡出台《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十四条规定》,限定礼金数额、规范酒席规模,通过“一约四会一堂”机制强化监督,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践行新风尚。
“小实事”汇聚“大民生”。以“民生小实事”为切入点,精准对接各族群众的迫切需求。撒营盘镇招桂村“两委”引入“美人椒”种植技术,带动102户村民种植260亩,销售额超4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康荣村整合5万元专项资金,组织150名村民投工投劳,修复乐务组雨季难行的道路,解决了413人的出行难题。雪山乡乐乌村通过推动“民生小实事”项目落地,征集资金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成2200米进村道路硬化。2024年,全县高质量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25个,涉及道路硬化、灌溉设施建设、养老助餐等领域,惠及10多万各族群众。
“小协商”凝聚“大共识”。创新“四议两公开”议事机制,让群众全程参与决策。崇德街道岔河村通过村民议事会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建成114个田间小水窖,解决600亩脐橙灌溉难题,带动户均增收上万元。中屏镇德茂井村是彝族聚居村,19名彝族妇女组成的“阿妈议事会”在村党总支领导下,围绕村情民意、环境卫生等定期开展议事活动,并将议事结果定期反馈给村委会,截至目前,“阿妈议事会”已反馈村民意见建议37条。转龙镇多挪村重拾彝族古老矛盾纠纷化解的传统法宝“彝族长老断处观”,通过串门、拉家常的方式,疏导双方思想,化解纠纷矛盾,让“家丑”不外扬。
“小善举”托举“大未来”。积极链接资源,将公益助学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工程”。县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服务中心通过成美基金会“爱助成长”项目为2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激励金4.4万元,并招募志愿者提供全年一对一陪伴服务,覆盖茂山镇、崇德街道等。华林证券联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向禄劝屏山中心校捐赠物资,改善办学条件,并开展彝绣传承活动。南光集团在禄劝一中举行捐赠仪式,投入20万元设立“英才助学金”,资助100名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昆明文笔山文化艺术陵园有限公司两次定向捐赠共计1.88万元用于禄劝一中16名学生的助学款。此外,红塔证券、中国电信等企业也通过定向捐赠支持当地教育及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助学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