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昆明市:创新工作模式 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省会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来源:昆明社会工作
2025-02-11
字体:【

近年来,昆明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立足全省唯一特大城市实际,扎实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研究,推动党建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面梳理出4类16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明确85项具体工作措施,形成20家市级部门统分结合、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通过联建共建等方式建立3400余个居民区党支部,100%覆盖小区(院坝),构建“居民区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的社区治理微体系。

实施“双整双化”提升工程。开展“整街道推进、整社区提升,居民区党支部规范化、业主委员会法治化”三年行动,依托城市社区党组织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打破行政壁垒,让社区对辖区资源统得起、调得动、用得好。

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合理优化社区规模。全覆盖排查全市超5000户社区,计划调整的74个已完成89%、拆分的47个已完成98%,有效化解社区规模过大与资源力量不匹配问题。

完善“吹哨报到”机制。在县区吹哨、市级部门报到的基础上,延伸设立“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工作体系,累计吹哨2.2万件,解决了道路积水、私搭乱建等一批“社区看得见管不了”的难题。

细化网格化管理。在5级网格基础上,以楼栋、院坝为单位拓展划分微网格3.5万个,进一步做实基层末端治理单元,让网格界限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

重点补齐社区治理短板

拓宽居民参与渠道,解决人少的问题。按照“民事民提、民事民办”的思路,社区统筹诉求、多元主体出资、居民自主实施,开展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民生小实事”,近3年投入1.9亿元实施项目621个,参与居民10万余人。招募医生、律师等有一技之长的居民1.2万人,以智力、技术、信息数据等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持续壮大基层治理力量。

常态化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解决事多的问题。出台社区权责事项指导目录,厘清与上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制定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1(总体方案)+3(制度)+N(措施)”政策体系,内部挂牌从155块精简到14块,让社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创新物业管理模式,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在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推行“红色物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引入物业公司或与物业公司交叉任职,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在存在风险隐患的小区推行“信托制”物业,由居民投票选聘物业企业,建立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共管”账户,聘请律师、会计师等进行双向监督,解决业主与物业的信任危机问题。

强化社区治理的工作保障

建强工作队伍。近三年全市社区共招聘高校毕业生1439名,为基层治理创新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内培外引壮大社会工作力量,社工专业人才达2.64万人,占全省的24.2%。

探索社区基金建设。2023年起,依托基金会和慈善组织设立社区基金,共募集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支持社区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000余项,为社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优化服务阵地。坚持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柜台化,全面开展综合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将社区办公面积压缩至总面积的15%以下,拓展邻里中心、儿童之家等为民服务空间,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