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官渡区:“分类体系建设”下的“治理合伙人”
来源:昆明社会工作
2024-12-05
字体:【

官渡区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探索“强基+联建”、“精准+创新”、“融合+治理”的“3+”工作法,引导各方力量和主体互嵌融合、协同发力,使“互融共治”落在身边,构筑文明和谐邻里情,民主管理得人心,走出了一条具有官渡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强基+联建”,织密服务群众“一张网”

一是社区根据党员实际制定“党员责任区”工作制度,修订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积分等制度,将党员责任明确划分至社区每个“微网格”,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使党员这个“关键”真正在治理中发挥作用。二是参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按照10-15户为1个“微网格”的标准,划分党员“微网格”责任区,每个党员主动认领1个“微网格”,担任网格长,负责联系、督促、带领群众保持楼道、小区、绿地等环境卫生,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协调联动、问题反馈等机制,确保各项基层治理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整合各“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资源成立“微光”志愿者服务队,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微服务”、满足“微心愿”、实现“微梦想”,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充分发挥社区“社工室”的作用,成立“银发守护”社区社会组织爱心服务队,为辖区的26名90岁以上高龄特殊老人定期提供一对一的上门健康体检及用药指导服务;联合辖区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等3家成员单位,设立法律宣传阵地;邀请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与昆明供电局成立“光明电力”志愿服务队,为辖区老旧小区、公共单位开展安全用电排查;整合富滇银行云南省分行等3家金融单位,成立了“防范诈骗”志愿服务队,开创“党建引领促和谐,社区治理聚人心”的全新局面。

二、“精准+创新”,运用精细管理“双维度”

一是围绕“凝聚、服务、共享”三大功能搭建党建平台,建立与辖区楼宇相组合的党建“集群服务”新模式,发挥品牌集群效应,形成党建引领、多样服务、多方受益的跨楼宇党建服务新高地,激发非公企业联动发展活力。二是积极探索“红·绿·蓝·橙”四彩党建工作法和“1+4”的运作模式,即紧抓党建引领这条主线,聚焦主题教育、服务企业、智趣生活、公益为民四大板块,在辖区楼宇打出一系列“智囊团”,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有效形成了高质量楼宇党建、高品质现代化服务业示范区建设的“楼宇党建模式”。三是打造楼宇商圈党建会客厅,为商圈楼宇及周边广大企业党员的“零距离服务”提供便利条件,推动商务楼宇形成自治共治氛围,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四是面对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难题,按照“2+3(1)+N”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分级管理、链接资源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人员动态,为辖区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融合+治理”,推动互融共治“高效化”

一是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用,通过确定“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做到“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2024年共有8个党组织及22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共开展志愿活动30余场次。二是通过“四维一中心”的社区社工室工作模式,整合社区党委、社区慈善基金、慈善超市、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好项目、服务好辖区居民、困难人群和退休老年人。合力打造“老年友善、医养结合、居家入户”示范社区,培育孵化2支老年人自组织队伍,树立“37度安心家”老年人服务品牌,从助医、助养、助娱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街道社区管理监督、医疗机构保障支持、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物业管理后勤保障的联动模式。三是成立党员、共青团、工会、妇女志愿者等为主体的10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安全巡查、劳动仲裁、文明劝导、楼院治理等社区治理事务,得到了居民群众充分肯定。例如,黄家庄社区通过民主协商院坝会发动居民参与到楼院治理中,解决了吴井路110号引进物业、门房安全、电动车规范管理等问题,居民区党支部、党员责任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交叉任职、共同发力,实现了吴井路110号院落的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