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宁市积极探索在企务工党员“双向共管”模式,以草铺街道为试点,通过与企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发展共促”,不断推动在企务工党员日常管理、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等方面提质增效。
全覆盖建网,让在企务工党员“离家不离党”。建立村(社区)报备、企业单位报到、常态化报告外出务工党员工作机制,明确村(社区)、企业联络员,建立管理台账,实现在企务工党员“基本情况清、务工时间清、务工地点清、从事工作清、综合表现清”。推出线上党员报到“归队码”,组建线下排查小分队,通过“一月一排查、一季一汇总”方式,动态化管理、更新党员外出务工数据库,确保核查全覆盖、纳管零遗漏。在企业设立党员回家服务点,提供党员报到、党务咨询、党组织关系转接等“一站式”服务。活动开展以来,草铺街道下辖9个村(社区)党组织与24家企业签订党员共管协议,累计核查党员54名,共管党员54名。
全方位促学,让在企务工党员“务工不误学”。建立在企务工党员教育新机制,开展“迎新见面会”,在企务工党员可就地参加“两企三新”支部学习活动,量身打造“支部书记微党课、组织生活微分享、业务骨干微课堂、生产一线微阵地”系列“微行动”,确保因材施教、学以致用。采取“课堂+生产一线”方式,充分利用班前班后、工间休息等碎片化时间,开展党课进车间进班组活动,让在企务工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提高生产一线党员教育培训便捷性。活动以来,共到裕能、杉杉等企业开展“迎新见面会”5场次,企业送学活动10场次,培训党员、群众3000余人。充分挖掘培育劳模工匠人才,发动各级劳动模范、工作能手组成“初心宣讲团”,通过一线讲解、视频录播等形式,激励党员见贤思齐、实干争先。
全链条服务,让在企务工党员“有为更有位”。开展“安居”行动,通过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对1名或多名在企务工党员的“1+N”结对帮带模式,让在企务工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开展“建功”行动,鼓励在企务工党员在本职岗位带头示范,积极认领“党员先锋岗”、参与“先锋班组”,参加技能比武、业绩比拼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兴业”行动,依托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制”,充分发挥在企务工党员资源优势,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平台,建立企业用工、个人务工两个“需求清单”,组织失地农民开展法律法规、技术技能等方面培训,实现用工市场与就业需求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推动1万余人次在草铺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