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东华路社区开展议事协商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云南省昆明市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以来,以解决群众身边和家门口的“小事”为切入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动员群众“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一条条好建议被采纳,实现了从“我提出、你办理、我受益”向“我主张、我参与、我推动解决”转变,让“要办什么事,群众说了算;办得怎么样,群众来评价”成为各方共识。2022年以来,聚焦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昆明市共完成456件民生小实事项目,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8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占60.5%,社会力量和群众自筹资金占39.5%。
民事民提实现从 “政府端菜”到“百姓点菜”
“我建议把公共用地改建成一个小公园,让村民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建议在龙潭河搞一个健身步道,方便居民锻炼,也能增加周边农户收入”……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期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持续深入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工作方案》,围绕群众公共利益诉求,实施民事民提机制,发动村(社区)居民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动员楼栋长、“十户长”、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治理人才、志愿者通过公示栏、信箱、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等发起提议,组织辖区居民聚焦保障公共服务、改善居住条件、方便交通出行等9个类别,反映诉求、发起提议、共商共议,形成操作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民生小实事”项目,让居民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
官渡区凤凰山社区美化项目
明通巷社区是盘龙区的老旧居民区,居民适老化建设需求强烈。为解决许多院坝老年人上下楼困难问题,社区利用“民生小实事”项目在楼道加装“暖心椅”。但哪些楼道需要安装?怎么装更方便居民?社区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群众很快把意见反馈出来。最终16个院坝105个单元安装了210把“暖心椅”,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截至目前,明通巷社区已完成12个“民生小实事”居民小区工程类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58万元,其中政府补贴51万元、撬动居民出资4万余元。虽然居民出资不多,但以这种方式激发和推动群众参与产生的活力不容小觑。在12个“民生小实事”项目中,居民参与率达82%,还挖掘出社区能人18人、孵化居民自组织2个,带动解决33个项目难题。
群策群力实现群众从 “站着看”到“主动干”
“‘民生小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度高不高,不在于是否高大上、钱花得多与少,而在于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石林县五棵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所忠明如是说。昆明市积极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导+支部统筹+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在“民生小实事”项目中,由村(社区)党组织或项目发起人牵头,利用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村(居)民决策听证等议事平台,召集居民群众及相关主体对实际需求及可行性进行商议,引导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共商共议,形成操作性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民事小实事”项目清单报村(社区),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议事会进行集体商议。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坚持民事民办原则,由村(社区)引导居民群众自愿成立项目组负责实施,项目实施全过程接受乡镇(街道)、村(社区)、居民群众监督和评议,打造“事由民议、策由民定、财由民理、事由民办、效由民评”的基层治理闭环。
寻甸县回龙村“民生小实事”项目
寻甸县仁德街道回龙村村民的房前屋后长年堆放着各类杂物,道路沿线垃圾遍地。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仁德街道组织召开院坝协商会、民情恳谈会,通过“街道党工委统筹+社区党组织示范+村级理事会参与+党员群众带头”的四级联动形式,开启“美丽乡村”民生小实事项目。仁德街道发动党员带头拆除违建3000余平方米,整治“五堆十乱”;发动商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捐赠资金125万元,捐赠苗木3万余株,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活动;发动1500多名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入村道路改造提升、村庄墙体美化等项目,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等不靠抓发展”;依托“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和“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发动7家驻区单位和57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和村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慰问、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此外,仁德街道还通过种植锁梅园,建设环湖步道、露营基地,开展水上娱乐、露天烧烤、农业科研教学等活动,综合打造回龙村“文旅小镇”,让回龙村彻底告别“脏乱差”,变身为“绿富美”。
整合资源实现社会各方从 “各干各”到“一起干”
昆明市持续优化街道、社区联建共建机制,发挥街道社区党委联席会议制度等“红色纽带”作用,引导各领域力量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引导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广泛参与项目推进,推动基层对辖区各类资源“统得起、调得动、用得好”。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基金建设工作方案》,鼓励支持社区发动居民自筹和社会捐赠,依托基金会或慈善协会等第三方独立法人机构,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成立社区基金,通过健全“善管”“善募”“善用”制度机制,打出社区基金管理规范化、募集多元化、运作项目化“组合拳”,推动社区基金规范高效运行。2023年,建立社区基金97支,筹集社会资金572万元。
云南电视机厂宿舍区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小区,居住着322户996人。以前,小区路面破损坑洼不平、路灯照明设施不全、机动车乱停乱放、住户私设地锁,各类矛盾纠纷频发。近年来,盘龙区拓东街道白塔社区“两委”积极宣传动员,培育了“山茶志愿服务队”“社区规划师”两个居民自治组织,充分利用“民生小实事”项目,发动周边友邻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筹集资金,鼓励和引导小区居民自筹资金1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90万元,共同助力小区改造工作。盘龙区东华街道“颐养社区基金”聚焦社区养老难题,联系辖区20余家爱心企业为田园路社区捐款10万余元,助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盘龙区拓东街道“暖阳社区基金”聚焦社区治理,开展“四无”小区治理清零行动,动员180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小区建设,有效破解无单位、无物业、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无业主委员会等治理难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事由民提、策由民议,事由民办、效由民评。昆明市“民生小实事”项目在实施中不断提质升级,2021年至今,全市“民生小实事”项目完成率、资金和社会力量投入以及群众自筹资金力度都呈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市将按照精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民生小实事”项目实施,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容形式,通过党建引领群众自治,解决群众身边仅靠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小区停车、电梯加装、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让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满意度,共同绘就幸福春城美丽画卷。
(作者单位: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