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挑战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嵩阳街道党工委以“治、融、效”三字诀为抓手,坚持在“治”上求精细,在“融”上促共治,在“效”上重实绩,力求服务实效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突出“治”的根本
不断加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强组织,拧紧动力主轴。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4级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在县城建成区7个社区细划网格50个,同步建立党支部50个,明确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党建、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大事及时汇报。“支部进小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经验信息在2024年《昆明党建》第三期上刊发。
二是能人召集,汇聚治理人才。深入挖掘党员群众中威望高、有公信力、热心社区治理的“基层治理达人”85名参与社区治理中,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路径。开展达人见面会座谈会3次,组建“邻里互助”“帮帮团”“公益达人”等志愿队6支,成立“沐邻达人社”等工作室,形成义诊义剪义修、文化体育等常态化服务项目8个,3个城市社区全面开设暑期托管班托管儿童180余名,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加速推动社区邻里关系从“陌邻”到“睦邻”转变。
三是用活机制,增添治理活力。在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做法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新优化“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共收集小区停车难、绿化不足、物业服务不到位、电力难上划等15类117个问题,以问题清单推动群众诉求销号落实,加装充电桩、增设休闲座椅、屋顶补漏等一批小区实事得到居民点赞。嵩阳、兰茂等社区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县建设成果巩固、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工作,完善积分体系,明确兑换细则,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权益”由“单向付出”变为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
把握“融”的要素
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是健全协商机制,做好群众建议征集。各社区党组织通过民情恳谈,形成了合情合理的民情议事协商机制,如兰茂社区的“三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龙泉社区“2+3+6”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嵩阳社区“1+4+N”议事协商办法。通过板凳会、楼道会等议事协商机制聚民智解民忧,引导群众有事多商量、遇事好商量,形成多方主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二是探索“2共建2联建”,共筑治理新篇。广泛开展校地共建、社企共建,探索实施跨区联建、跨社联建,县城建成区社区与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等3所高校共建共享资源,与辖区16个“两企三新”党组织共建共推活动联办,与昆明市残联、盛高大城等社区联建联享治理经验,跨社联建联享服务阵地治理资源。
三是深化物业党建联建,强化社区治理效能。聚焦破解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参差不齐、无人管理小区等难题,搭建物业党建联建联席会议,推进实施街区“大物业”管理模式,加大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行为,引导行业规范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紧盯“效”的目标
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做实平台载体,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全域功能互补整体平衡,通过盘活小区闲置空间资源,构建“1+N+X”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群服务体系,14个小区公共空间迭代升级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县城内成功构建“10分钟服务圈”。明馨园小区、兰茂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县域内最聚人气的党群服务中心。
二是做优党建品牌,开出治理良方。突出提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耦合度,聚力打造街道“3+4+7+N”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分批在7个县城建成区社区打造创建7个“融入中心、特色鲜明、贴合实际”的党建子品牌。目前已形成兰茂社区“五个三”党建工作法、龙泉社区“五微”治理、嵩阳社区“23456”党建工作法等3个基层党建品牌。
三是做好民生实事,幸福可感可及。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办好六件民生实事,7个涉及城市基层党建的社区形成党组织领办十件实事70件,截至目前完成32件,完成率45.7%,幸福晾晒场建设、社区达人工作室、老旧小区改造、凉亭改造、小区亮化等一批民生实事赢得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