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宜良县:“包袱”卸下去 “马力”提上来
来源:昆明市委员会
2024-08-09
字体:【

从清理规范工作事务、甄别减少机制牌子到缩减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从为微信群、政务APP“瘦身”到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近三个月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通过建立健全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清理退出等机制,坚决刹住“指尖歪风”,管住“指尖内卷”,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不必要负担做“减法”,在赋能增效上做“加法”,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为基层“松绑”。

万能章“瘦身”

负担减轻了

走进宜良县匡远街道温泉社区,为民服务办事大厅醒目地展示着49项村(社区)组织履行职责事项、58项协助服务事项、2项保留出具证明事项、45项不应出具证明事项,以及明确保留和取消的项目清单。其中,已取消的村(社区)盖章证明和协助事项有20项,包括申请亲属关系证明、非独生子女证明等。

“现在需要社区盖章的事项少了一大半。”在社区工作10多年的社区党委书记赵文刚见证了“社区万能章”从繁至简的“瘦身”全过程。

“减负前,大部分人开具亲属关系证明都会到社区。减负后,亲属关系证明大多不需要到社区开具和盖章,村(社区)干部肩上的担子也减轻了几分。”温泉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孙晓曦说,社区正在汇编制作《村级事务一本通》,将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目录、村级组织协助服务事项目录、应当出具的证明事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编制成册,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显著位置,让“上哪办、找谁办、怎么办”一目了然,以便办事群众深入了解证明事项开具要求。

牌子“减下来”

机制理顺了

“牌子多”现象曾经让许多村级组织成为“万能村”。宜良县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深入摸底调查、召开会议部署、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会商、加强常态化督导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机制牌子,把不该挂的牌子坚决“减下来”“摘下来”。

走进宜良县狗街镇高古马村委会,大门左右两边醒目地挂着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4块牌子。为民服务办事大厅内,一块集合式服务功能指引标牌清晰地列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块牌子“一牌整合”,一目了然。

“过去,各式各样的牌子先是挂在村委会大门口,门口挂满了就挂到办事大厅和社区工作者的办公室里,牌子既多又乱。”高古马村党委书记陈维玉说。

改变从今年5月份开始。高古马村从集中清理挂牌着手,按照“保留群众需要知晓的、定期拆除过时无效的、整合统一职权相近的”原则,将牌子拆除减少到18块,除了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等4块牌子独立悬挂,其余的牌子全部集中列入指引标牌。

“减少挂牌是在村级组织减负的基础上,让工作更高效。”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杨晓波介绍。

松开“指尖”之缚

干部轻松了

宜良县委社会工作部通过调研走访各村(社区)了解到:“微信群几十个,挨个看一遍并回复完都需要一个多小时,有时走村入户来不及看,会导致材料没及时交付被通报”“有的内容要求转发、评论、点赞……”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从“办公桌”走向“指尖”。

宜良县匡远街道清远社区党委书记董敏反馈:“最多时,自己的手机安装了15个工作APP,20个微信工作群。现在‘打卡’检查基本没了,工作APP减少了1/3,微信群精简整合后才有10个。”

结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村(社区)组织减负增效的要求,宜良县全面排查清理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各中心(站所)面向村(社区)组织建立的微信群、QQ群、政务APP等,对功能重复、已完成工作任务、没有实际效用等类型的微信群、QQ群、政务APP进行清理整合监测,杜绝通过微信群、QQ群、政务APP定任务、打分数、搞排名,以及要求打卡、留痕等问题发生,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宜良县2024年综合目标管理社会治理板块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