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安宁市金方街道:“微改造”让群众更暖心
来源:昆明市委员会
2024-06-24
字体:【

去年5月以来,安宁市金方街道启动了2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通过“片区化”改造,实施一系列“微项目”“微实事”,在“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模式下,扎实推进改造工作,让群众更暖心。

问需于民 居民享受贴心服务

“一周前来入户征求大家的意见,一周后,扶手就安好了。”近日,家住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六万小区的居民看到单元楼道新安装的扶手,忍不住点赞,“太周到了!老年人腰椎不好,腿脚不方便,这个扶手特别好用。”朝阳后山社区六万小区建于1988年,小区一楼单元入口处的三级台阶有半米高,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设置扶手,老人上下楼梯容易崴到脚,经过前期调研和民意收集,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特意增加了一段长约1.5米的不锈钢的扶手,居民出行更方便。


微信图片_20240626164139


金方街道朝阳北路两侧是两个老旧小区,小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占比高。金方街道在前期走访调研中,发现“增加休闲区域”的呼声很高,便查漏补缺,因地制宜新增设3处“城市便民角”座椅供居民休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改造后,很快就有居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有的聊天,有的打盹,有的晒太阳,满脸惬意。“才看到这个座椅,我就知道是特意为我们老年人安装的,每次买完菜走回来,都可以坐在这里歇歇脚,和邻居们聊聊天。”社区居民李大妈说到。

金方街道凌波社区的花园休闲亭里,有着一个木质的“漂流书屋”,书屋出自社区的工匠之手,书籍均由小区居民自发捐赠,藏书已超过100本。书像漂流瓶一样“漂”到群众家中,既盘活了小区居民的闲置书籍,也打破了空间限制,同时,让大家在阅读方面相互推介、共同学习,实现共享书屋的最大利用价值。社区退休居民表示,自从有了书屋,小区也更有书香气了,如今阅读已成为退休生活的日常。


微信图片_20240626164136


党建引领 构建共建共享平台

为让改造工作做在群众心坎上,在改造前,由金方街道牵头,各社区党委发动楼栋长、业委会、党员代表等多方力量,通过小区宣传、上门走访等方式,展示老旧小区改造效果图,宣传改造“菜单”。效果图公示后,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居民改造意愿率从原来的68.3%上升至100%。定期召开各类会议,充分听取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居民呼声最为强烈、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将合理化意见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让改造细节更贴近实际、贴近民心。在意愿征集阶段,召开调研协商会20余场,收集居民建议100余条。

强化党建引领,保障改造成果“不退化”。成立小区治理党支部,优选楼栋长3名,确定党员中心户15户,构建起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参与小区治理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200余条,解决困难问题30余件。各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整合社区干部、基层党支部、楼栋长、网格员、社区民警、辖区党员、志愿者等力量,采取主动服务方式,准确收集群众需求,切实发挥网格员“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实现居民“少操心、少跑腿”。

遵循“顺民意、重基础、强完善、促提升”的原则,成立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级办公室,根据民意“量体裁衣”,形成“收集诉求-形成问题清单-交办落实”体系,努力让老旧小区“一次改造、长期保持”。施工完成后,由街道专班牵头,组织党员代表、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统战人士等以楼栋为单位开展“回头看”,运用“微心愿”、回音箱、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微改造”,让居民满意度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