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昆明打造公园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昆明日报
2024-06-24
字体:【

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工作,不少市民发现自家附近出现了一个个各具特色、大小不一的公园。“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为建好、管好公园绿地,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基层治理为抓手,联动各级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企业、群众各方力量,加强公园管护、深挖资源禀赋、丰富公园业态,通过共管共治让公园绿地活起来,打造市民身边最美的“诗与远方”。

党建引领

提升公园治理效能

在西山区弥勒寺公园,藏着一个集公园、文创、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园——弥里有乐文化艺术园区。眼镜博物馆、咖啡馆、手工艺体验店等特色店铺,让老旧公园焕发生机,吸引了不同年龄的人前来打卡。

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西山区探索创新公园基层治理模式,由金碧街道牵头引进企业建设弥里有乐文化艺术园区,通过“政府+企业+群众”的模式,构建公园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商户入驻园区时,曾遇到办证难的问题。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金碧街道、弥勒寺社区了解情况后,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对接,为入驻商户开展现场办证,解决了商户的难题。

园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于2023年7月成立弥里有乐联合党支部,目前已发展党员6人。依托党群服务阵地,街道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将民政、就业、卫健等服务事项纳入服务范围,通过“一站通办”“分类代办”“走访收办”等方式提供服务130余人次,为园区解决了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环境卫生、噪音扰民、文物保护与商业经营等难题,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引进文化创意行业企业53家,社会组织3家,从业人员300余名。

园区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深挖园区文物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情景剧、朗诵、脱口秀等接地气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以深化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组建“弥里有乐”文创园志愿服务总队,开展健康医疗服务、教育辅导及研学、扶老帮困、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在公园设置服务驿站,为老年人、孕妇、环卫工等群体提供休息场所,去年冬天,企业推出文创产品发热贴赠送环卫工人,得到环卫工人和周边群众的点赞,进一步拉近了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一件件暖心小事,赢得群众的认可。弥里有乐联合党支部也先后获得“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昆明市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组织、“西山先锋红旗党支部”、西山区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上,弥勒寺公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乐共融”工作举措被中央社会工作部点赞推广。

多措并举

打造特色城市公园

弥勒寺公园是昆明市基层治理提升公园幸福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园(游园)出现在街头巷尾,让城市变得更宜居。

公园如何更好地焕发新活力?昆明市持续探索,挖掘不同地区、不同公园的特色亮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公园。五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郊野公园1990年建成开放,已接纳游客数百万人,但公园也一度面临人流减少的困境。近年来,郊野公园根据不同季节持续推出花展活动,打造“四季看花花不老”的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商业和经济发展。花展期间,社会工作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联动居民、志愿者,共同开展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了居民在社区管理中的参与感。此外,配合花展举办展览、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社区管理水平。

沿着盘龙江行走,一步一景,在这里春赏樱花、夏赏蓝花楹、秋赏滇朴、冬喂海鸥,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打卡圣地。围绕盘龙江和沿线公园,盘龙区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景观。实施“美丽河道”工程,在金汁河河道种植水生植物,加强常态化清淤和日常管护,目前已全线贯通一条宽2至5米的彩色透水沥青混凝土铺筑的慢行廊道,同时融入“盘龙君”等文化元素,成为盘龙江畔的一道风景线。在金辰街道辖区的盘龙江附近,建立了“无废街道”主题口袋公园,植入垃圾分类等环保元素,用废旧零件、废旧钢材、废旧轮胎制作创意景观造型和休闲座椅等场景。街道、社区积极对接周边居民、党员、学生等群体到公园休闲、参观,充分发挥公园的环保宣教和休闲娱乐功能。此外,在宣教展厅设置了党员现场教学示范点、职工驿站等,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市民群众可以在这里喝水热饭,取用共享雨伞和共享充电宝等。“如今的公园不仅更美、更有趣、更具特色,也更暖心。”居民陈女士说。

接下来,昆明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各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联动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业、居民,通过共管共治共享持续提升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公园城市基层治理品牌,让公园成为市民身边最美的“诗与远方”。

记者董宇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