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嵩明县杨桥街道:“阶梯式”培养“全岗通”社会工作人才
来源:嵩明县委社会工作部
2024-06-17
字体:【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嵩明县杨桥街道立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民生服务、公益慈善、基层治理等领域,创新“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厚植社会工作人才成长“沃土”,专为人才“设阶梯”,引领人才“沿阶梯”、赋能人才“登阶梯”,持续释放社会工作人才效能、激发社会工作人才潜能,培养“全岗通”社会工作人才,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零距离”。

640


个性化培养“设阶梯”

以“筑根共治 强基育才”为主题,专注社会工作人才成长需求,实施“三大计划”,为个性化培养社会工作人才“设阶梯”。针对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三个层面不同群体,分别制定“头雁领航、社工领英、社工展能”赋能培养计划,深化社区服务居民能力,增强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社工室社会工作专业能力。通过分类分级培训,区分不同层次对象的需求特征,构建全要素、全领域、全覆盖“个性化阶梯”培养体系。强化问题导向,围绕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在分类分级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孵化培育、互动教学、备案颁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实操性和感染力,全方位搭建社工人才“成长阶梯”,着力培养本土化的新一代社会工作人才。

专业化培养“沿阶梯”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实现“专岗、专能”向“全科、全能”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社区治理能力的“双提升”。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理念,专业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同频共振,搭建校地共建交流的平台,组织一线社会工作者定期到高校实地交流研讨,了解不同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特点与差异,加深对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思考,滋养社会工作者的本土意识和家国情怀。营造社会工作者“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动员辖区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网格员等基层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组织开展考前培训、社工知识问答竞赛,提高社区工作者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实务技能,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沿阶梯”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全岗通的方向发展。

实践化赋能“登阶梯”

坚持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赋能并重,持续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引领带动、孵化培育扎根基层、承接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组织,高效运作社会工作服务站、慈善爱心驿站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培养本土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建设,渲染“知社工、学社工、做社工”的“效果图”。杨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街道,拥有多元化的居民群体,社工积极与社区合作,引领社区工作者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社工重点关注社区中的困难群体,包括重度或困难残疾人、流动留守儿童、特困供养人员以及独居空巢老人,社工联动志愿者、居民骨干、爱心人士通过提供专业服务、链接资源、政策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在近两年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社工和感人事迹,激发出来的杨桥正能量和杨桥精神,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所需的意志、精神、胸怀、情感提供了实践平台。如今,杨桥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助人自助”,已逐步呈现出“登阶梯”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