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实责任担当 推动云南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 张晓鸣
2024年是地方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开局起步的第一年。云南省委社会工作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座谈会精神,坚持以学习起步、以调研开路、以机制赋能、以实干破题,努力推动全省社会工作实现稳健起步、良好开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全省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广泛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理解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从中找遵循、明方向、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宣讲,用好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云岭大地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以基层治理的大逻辑统揽社会工作高效统筹联动
党的社会工作内容丰富,涵盖面宽,要善于发现和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基层治理为统揽,以党建引领为方向,以信访工作法治化、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两企三新”党建、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纾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资源、激活社会力量,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我们要围绕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座谈会明确的五项重点任务,坚持系统推进、突出重点、找准切口,稳健开局起步。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要牢牢扭住基层治理这个“牛鼻子”,把五项重点任务作为系统工程整体谋划、整体推动、整体落实。通过系统整合,使五项重点任务的“物理聚合”催生基层社会治理的“化学反应”,发挥“乘数效应”,切实提高社会工作整体效能。二是注重突出重点。抓五项重点任务既要全面,又不能平均用力,搞上下一般粗。要充分考虑到云南后发展、欠发达的省情实际,充分考虑到云南边疆民族的独有特点,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合理区分城市与乡村、内地与边境等多种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工作重点,统筹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三是讲求科学方法。社会工作是个“筐”,但切忌什么都往里面装,要厘清职责边界、理顺工作关系,坚决防止因职能职责不清晰导致相互掣肘。要准确把握“统”和“分”的关系,加强工作的系统谋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主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动机制,切实凝聚起各方力量,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四是找准“小切口”突破。要立足开局之初的工作机制、人员力量等客观实际,不提好高骛远的工作目标,不定脱离实际的工作措施,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一件是一件、做一件成一件,确保开局起步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认可。
在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中彰显云南特点
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全省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续深化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把村(社区)作为重要阵地,建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社会大课堂,推动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巩固提升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基层治理水平,坚持“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健全“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关爱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党组织对各类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健全“一核多方”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能力。
全面从严加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当好合格兵、勇当探路者、甘为铺路石、永做老实人。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践行“三法三化”要求,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做到初始即严、一严到底、全面从严。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着力摸清基本情况、开展基础工作、形成基本思路,绘制好、落实好全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加大业务培训,提升干部实战实操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社会工作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