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
《组织人事报》点赞五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案例
来源:《组织人事报》
2024-04-03
字体:【

聚焦“三圈”建设,激活城市基层治理“新引擎”


主要做法

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体系,织密“组织圈”

抓细抓实强组织、强队伍、强融入“三强”措施,搭建新业态党建工作体系,织密新业态行业党建“组织圈”。

一是聚焦机制建构,筑牢红色堡垒。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行业党建责任体系,在区级层面做好统筹规划,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专项行动专班,形成整体推动合力;在街道层面加强属地管理,全覆盖成立街道两新组织党委;在社区层面做好联系服务,依托社区“大党委”,健全与居民区、物业等行业领域的联系对接机制。

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号准“新兴”脉搏。组建10支专题调研组开展全覆盖实地走访调研,以工商信息系统登记中涉及电子商务、快递、外卖送餐、直播、网约车服务、物流6大类经营业务的1383家企业为重点,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记录、定期回访。2023年以来共摸排快递企业56家、基层网点从业人员521人,同步摸排900余名外卖送餐员信息,为做好精准服务、精准管理打牢基础。

三是聚焦应建尽建,推进组织覆盖。扎实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建设和阵地、队伍建设,按照“抓大带小”基本思路,通过单建、联建、共建、统建等方式实施分类组建,实现新业态品牌、龙头企业党组织“应单建尽单建”、基层网点延伸覆盖“应联尽联”“应纳尽纳”。

优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体系,搭建“关爱圈”

打造“红色小哥之家”,在“优服务”“强关爱”“助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实施“暖新工程”。

一是“贴新实招”打造“学习加油站”。打造“云岭先锋”读书角,依托“红石榴+”红色影院,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平台。创新开展“党史故事会”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互动式讲座、“红色沙龙”、音乐党课等活动,吸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行业党员参与党建活动,打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思想基础。

二是“阵地共享”搭建“党建连新桥”。优化党建阵地共享模式,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连新桥”微阵地作用。统筹全区10个街道、95个社区和8个行业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向新业态企业、新就业群体开放,提供政务、党务、会务和教育培训、交流研讨等服务。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团,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

三是“暖新服务”搭建“街区红房子”。将79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38个职工驿站、“青·蜂”心驿站、工会之家等群团组织阵地,分类分批推进“红色小哥驿站”建设。按各站点需求配备简易手机移动电源、应急医药包、雨伞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零距离服务。

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合力作用,激活“共治圈”

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遍布城市角落的行业优势,鼓励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发挥作用,贡献新业态行业党组织红色动能。

一是党建赋能,激活“新”能量。引导并及时吸纳新业态行业党组织加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大工委”和“大党委”会议,共同商议区域党建工作,加强街道党工委的“磁石效应”。“城市星光学校”暨城市务工人员综合技能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让高校青年志愿者精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技能提升平台。

二是建强机制,汇聚“红”力量。建立“志愿活动服务时长—积分—奖品”的兑换机制,鼓励外卖小哥主动参与“随手公益”。同时,构建骑手与社区、网格之间的信息直报反馈平台,引导骑手在走街串巷中第一时间反馈城市基层治理问题。

三是建好队伍,发挥“新”作用。以“春城党建新力量”专项活动为载体,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激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争当防范诈骗“宣传员”、守法行驶“示范员”、违法线索“信息员”,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优势。

成效与反响

消除了党建“空白点”,组织号召力逐步提升

依托“红润五华·新新向融”党建品牌建设,统筹推动党组织、工青妇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现已成立互联网行业党组织20个、快递物流行业党组织3个、共青团和妇联组织34个。同时,五华区在全省首家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在快递、外卖、网约车行业建会119家,吸纳会员946人,扩大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解决了小哥“新需求”,群体归属感逐步增强

“红色小哥之家”服务阵地,成为快递员、外卖员饿了能就餐、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的爱心场所,减少了“红色小哥”借屋躲雨、沿街休息、无处可依的情形。服务的提升和诉求的解决进一步增强了小哥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依托“红色小哥之家”服务阵地,适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矛盾调解、反电诈宣传、交通安全等公益服务,主动回应新就业群体多样化需求。

破解了治理“老症结”,共治大格局逐步形成

越来越多的小哥投入到了社区治理中,进一步发挥了“治理支点”功能。疫情防控阶段,骑手积极发挥物资配送、信息传递等方面的优势,自愿成立“物资保供突击队”,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资供应保障。比如,“五华红色小哥”骑手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张宽、王逵、杨小奇在一场故意伤害案的现场见义勇为,现场无一人受伤。红云社区“红色小哥”化身入户“宣传员”,通过每一次送餐、派件向千家万户传递创文声音,直接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

探讨与思考

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需要打造高质服务阵地

坚持关心关爱先行,高质量打造服务阵地,构建全覆盖式阵地网络。常态化开展服务需求调查,建立精细化、差异化服务项目清单。坚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导向,精准谋划拓展个性服务。组建由社区、人社局、工会、团委等共同组成的多层次服务联盟,深化“红色服务团”“红色代办”。打造24小时营业服务点,构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15分钟“红色服务圈”。

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需要精准掌握关键底数

抓牢行业党委对新业态企业的监管责任,定期摸排重点平台、经营网点经营状况、组织建设、就业人数和党员情况,街道、社区党组织常态化深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当中,善于与他们交朋友、打成一片。用心贴心、心连心的交流方式,掌握一线情况、新鲜素材、详细数据,对相关情况登记造册并动态更新,为分析研判和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需要创新发展激励机制

持续完善积分兑换机制,细化积分兑换清单,规范积分兑换流程,保证积分兑换不落空、兑换奖品有保障。开展“红色小哥丰收计划”。投入专项资金提升红色小哥收入,对新业态行业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积极度高的个人,给予专项资金奖励。加强荣誉评选与激励表彰,推选“红色小哥”担任市、区人大代表,强化政治激励。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员”评选活动,在全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新业态领域择优选树优秀个人和团体,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影响力与荣誉感。


来源:《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