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小区里‘抢车位’,要是回家晚一会儿就只能干瞪眼,要是能有个停车场就好了。”“小区里根本没有绿化可言,什么时候我们的小区也能变美?”“经常停水停电,小区环境卫生也不好,要是能有所改善就好了。”近日,媒体对昆明多个老旧小区进行走访,不少居民表达了自己的居住感受以及对小区改造的期待。
政策点击
今年昆明将改造641个老旧小区
日前,昆明市发布2023年纳入中央补助资金支持改造计划项目的老旧小区名单。全市共有13个县(市)区申报改造计划,涉及641个小区、3205栋楼,住宅建筑面积634.9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82219户。
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老旧小区改造数量较多。其中,五华区计划改造217个小区、890栋楼,住宅建筑面积195.4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130户;官渡区计划改造119个小区、444栋楼,住宅建筑面积146.7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240户;西山区计划改造101个小区、452栋楼,住宅建筑面积106.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184户。
据悉,所有工程计划于2023年8月底前全部开工,2024年6月底前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官渡区、西山区已有170个小区启动改造。
有条件的要建设智能充电系统
改造内容包括建筑外墙、建筑楼梯、供水、供电、道路、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架空线整理(或入地)、违法建设、绿化、照明、适老设施、停车库(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及单车棚、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物业用房、围墙、活动室、室外宣传牌、公共晾晒区、公共卫生设施等。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将按照“先基础、后提升”的要求,充分分析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后,确定改造内容。将庭院雨污分流、路面平整、屋顶防水等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必改内容,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新基建要求开展5G网络建设和智能充电系统建设,并且要求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管理与引入物业服务工作相互结合,切实建立长效机制。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好今年改造工作,在完成计划任务量的前提下,提前谋划2024年、2025年改造计划,确保2000年之前建成的、符合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
居民希望
解决停车问题
近日,媒体记者对昆明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走访,在居民口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老旧小区的停车问题。
“希望能增加停车位。”云纺新生活区住户陈女士表示,“小区在建设的时候就没有规划停车位,晚上下班回家要花好长时间找停车位,还不一定能找到,基本都是靠运气‘见缝插针’。小区内的路又特别窄,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在小区里就开始堵车。”
同在改造名单里的氧气厂宿舍,停车难也是困扰住户的一大问题。住户刘先生说:“现在小区里的车辆早就超出了停车位的容量,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小区居民都把车停在路边,我们知道这样既不方便也不美观,但没有办法。”刘先生表示,希望小区改造时能充分考虑停车问题。
改善绿化环境
优美的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但小区里稀稀拉拉、不成形的绿地,让居民打消了到楼下散散步的念头。云南冶炼厂生活区的住户张女士说,小区绿化不太完善,种的植物过于简单,甚至很多绿化带成了停车场……“我看到有的小区改造得很漂亮,绿化做得也很好,太羡慕了。”
另外,据走访其他几个老旧小区发现,绿化简单、面积小是常见问题,有的虽然有花园,但部分已荒废,确实不美观。
改造水电管网
“这几年,昆明不少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让人羡慕。今年终于到我住的小区了。”同住在云南冶炼厂生活区的李大爷说。
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用李大爷的话说就是“一百个赞成”。“改造后,希望水电能稳定一些。”李大爷说,“我们小区很多指标都是建小区之初的规划要求,现在经常停水停电,在我看来,水电管网是应该更新升级一下了。”
物业建议
要扬长避短
在昆明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唐晓林看来,老旧小区改造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消除隐患、创造美丽环境、完善社区功能,让居民享受到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带来的益处,能有效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唐晓林表示,设施陈旧、空间狭小、规划失当是老旧小区的“通病”。“楼盘老旧、面积较小、产权复杂,很多还没有物业管理。但老旧小区除了这些明显的缺点外,也有地理位置好、建筑有特色、商业环境繁荣、地方风情浓郁、历史遗迹众多等优点。这些小区应扬长避短,既改善居民生活,又彰显城市特色。”
唐晓林认为,从物业管理角度出发,老旧小区改造应与社区改造相结合,应有现实规划和未来展望,更要与社区管理统筹协调好。“小区要居住得舒适,离不开社区的便利环境。只改造小区不改造所属社区,这种改造,很难起作用。
应重视管理与服务
此外,老旧小区的改造,管理与服务应视为改造的一部分。唐晓林说:“作为物业,既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又要做到长治久安。老旧小区改造后,物业管理方面,对事要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对人要亲情化、人性化、柔性化。在进行硬件改造的同时,融入文化引领、党建引领等,实实在在地给居民带来幸福感。”
委员声音
老旧小区改造要体现新理念
“住房的‘老龄化’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已建成的房子和小区都会慢慢‘变老’。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一方面,老旧小区的改造不仅需要考虑‘减存量’,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延缓住宅的衰老来‘控增量’。另一方面,随着房屋的持续衰老,特别是目前,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的一大批住房集中衰老,亟需通过新的融资模式解决改造维修资金不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说。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冯远提出,老旧小区改造要体现新理念。
一是老旧小区改造要体现改造模式上的微改造、可持续理念。变以前的大拆大建为“留、改、建”的渐进式改造,以“微创手术”的方式,充分利用既有建筑,避免重复建设及由此带来的超额碳排放。
二是体现建造方式上的低成本、可再生理念。比如采用再生砖等建筑回收材料、利用原有设备设施改造为服务设施或景观小品、利用闲置用地改造为社区农园;利用可再生能源或采用低能耗方式,如使用太阳能路灯、LED节能路灯等。
三是要体现治理模式上的共治共享理念。在社区治理中倡导、引导实现低碳生活方式。
最后是要体现改造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应更加注重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在小区、街道改造中更多地体现无障碍环境设计,让老年人更多享受科技成果,让小区居民生活更有质量。
改造亮点
老旧小区正逐个换新颜
据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昆明市2022年纳入中央补助资金支持改造计划的小区有443个,但目前实际已开工改造的小区有488个,涉及51514户。其中,已竣工204个小区。
虹山中路社区 昆明日报资料图
昆明市通过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改”提升居民居住条件,“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群众幸福新生活,让城市建设更有质感。各小区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把“自己小区自己管、自己事情自己办”的理念,渗透到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打造出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原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今天正一个个焕发出新的光彩,大大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居民过上了有品质、有温度的新生活。
呈贡区“一院一策”推动改造工作
近年来,呈贡区坚持党建引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路径,通过“一院一策”推动老县城范围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呈贡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议事网,健全共驻共建议事协调机制,不断延伸党建工作触角,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居民小区党支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小区老党员、楼栋长主动亮身份、亮承诺、担职责、挑担子,深入群众,做好入户调查,倾听民声,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盼。
呈贡区委组织部供图
2021年至2022年,呈贡区完成了对老县城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涉及的33个老旧小区及呈贡区老县城老旧小区改造三期12个项目改造工作,同步完成重点区域内道路综合整治、水电气等配备设施老旧主管道更换和新铺设等工作,提升改造周边配套服务设施。
2023年至2024年,作为巩固提升年,将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软件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在健全居民自治基础上,将引导业主委员会自主选择专业化社区物业管理、自我管理等模式;对已完成改造的“三无”小区,采取引入物业管理、社区兜底、居民自治等多种模式;改造好的小区可通过公共房屋出租、停车计时收费等形式,盘活小区资源,增加小区“造血功能”,为后期维护管理提供资金保障。
官渡区市民真切感到“幸福来敲门”
官渡区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切入点,传递民生情怀,让越来越多的“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
2022年,官渡区对11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建筑面积约102万平方米,367栋建筑,共惠及群众约3.6万人,计划投入资金约2.7亿元,涉及太和、吴井、金马及关上4个街道。通过改造,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尽量补齐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无障碍设施,补齐适老化、适儿化和停车、安防、照明以及体育健身、养老、托幼等的短板。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时,官渡区注重后续管理,出台了《关于老旧小区引入物业服务企业提升居住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在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中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健全基层社区组织框架,加强“红色业委会”、打造“红色物业”、凝聚“红色力量”,引入物业服务,把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结合起来。整治改造完成后,落实“红色物业”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坚决杜绝先改后乱。目前,全区已改造完毕的曙光小区等5个小区已引入“红色物业”,其余小区区住建局、街道、社区、物业行业党委和协会正在积极推介,力争促成合作,实现物业服务公司入驻老旧小区。
来源: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