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委社会工委、昆明市应急管理局在官渡区小板桥社区举行昆明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社区应急机制建设启动仪式,正式启动盘龙区小坝社区、官渡区小板桥社区应急管理试点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此项工作在全市是试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创新。试点工作将在今年底完成,形成经验后,明年将在昆明每个县区选择1~2个社区进行推广。
社区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特定专长人员档案
据介绍,社区应急机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管理体制、设立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公共区域应急物资投放点、加强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应急动员体系等9方面30项工作。
在社区应急力量普查上,社区每半年至少对辖区内经营米、面、食用油、饮用水等企业和商户,以及商场超市进行普查,掌握企业、商户、超市的主营商品种类和日常存货量,形成档案资料,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完成社区特定专长人员普查,结合党员双报到等方式,每半年至少对辖区内社区警察、消防员、医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开锁人员等具有特定专长人员进行普查,明确特定专长人员底数和联系方式,完成后形成档案资料,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倡导社区居民储备应急物资,《昆明市家庭应急指南》发放率不低于90%,家庭小应急包拥有率不低于70%(应急包必须包含创可贴、酒精、绷带、哨子、镊子、风油精等),家庭基础应急物资储备率不低于30%。
社区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联合应急实战演练
社区应急文化建设上,社区内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知识宣传栏,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专门用于宣传风险辨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内容每月更新1次。社区每季度组织1次专题应急宣传活动。社区居民基本的风险辨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率不低于60%。社区建立应急值班和带班制度,确定24小时值班电话,并向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公布,辖区内物业企业、学校、生产企业等单位对社区值班电话的知晓率不低于90%,居民对社区值班电话的知晓率不低于60%。
社区每年结合突发事件应对形势,联合辖区内的公安、消防、企业、第一响应人、志愿者等人员,组织不少于2次联合实战演练,重点演练信息报告、人员疏散、先期处置、自救互救、隐患控制、现场警戒、指挥联动等内容,要求贴近实战、突出实效、不走过场,不得以队伍(人员)训练培训等单项活动替代联合演练。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