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2日,市委召开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成绩、明确任务、再压担子,动员全市上下围绕主责主业,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族团结、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治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出席并讲话。市长主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相关市级领导干部出席会议。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会议指出,2020年以来,全市上下聚力夯实社会建设基础,从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动员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示范创建等方面系统发力,为全面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会议强调,今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社会治理“1566”工作思路,着力实施社会建设六项工程,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立足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昆明样板”。
一是着力抓好“社会建设体系完善”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行社会治理“党建 ”模式,健全党群“一统六联”,抓好“智慧党建”“红色物业”“小区党建”等品牌建设,持续推动党建与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昆明市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构建完善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点的“1 7 N”政策框架,加快构建社会建设政策体系。紧盯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短板,加快《物业管理条例》《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进度,长期、稳定、系统、依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着力抓好“社会服务体系覆盖”工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编制《昆明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数报告》,用稳定、可量化的社会治理指数,合理评价社会建设发展水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开展“建救助平台”“建扶志扶智机制”等专项行动,挖掘培育乡村治理“能人”,以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建设教育发展体系,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提高“老有所养”质量,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固本”工程。持续完善五级治理机制,强化县(市)区工作专班规范化建设,重点聚焦群众关注的“停车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痛点堵点难点,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持续巩固“100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成果,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示范点和“百佳示范小区”创建,以“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小实事”“干部返乡建家乡”“乡村治理积分制”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居民参与能力、政府服务供给能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推动形成党建区域化、自治单元化、服务精准化、管理精细化、动员社会化“五化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四是着力抓好“社会力量协同创新”工程。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深入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全面推行“楼栋长、十户长”制度,深化社会动员九大平台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发挥群团组织、新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公共事务服务能力,全面动员服务保障好COP15、国际友城大会两个大会顺利召开。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健全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完善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打造一批社会治理实训(实践)基地和现场教学点,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
五是着力抓好“社会文明水平提升”工程。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社会文明程度。将少数民族服务联系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创业促就业服务平台、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平台、民族社团培育平台与社会公共服务有机融合,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依托昆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社会诚信氛围。建立市、县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纳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召开昆明市域社会治理指数新闻发布和专家研讨会,综合运用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介和“我家昆明”宣传平台,传播昆明社会治理故事,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氛围。
六是着力抓好“‘平安昆明’示范创建”工程。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建设,打造群防群治春城“红袖标”品牌,加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群防群控体系,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的强大合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发动群众排查化解事故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基层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规范化建设,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制度,全面营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促进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行“1 5 X”的网格工作模式,细化对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网格服务管理精准化水平。